&esp;&esp;洪侍郎仓促之下,不得不拿出挡箭牌:“郑尚书不在,兵部无首,颇有些混乱无序。臣惭愧,回去之后一定整顿清楚,再请郡主驾临。”
&esp;&esp;姜韶华从善如流,点点头道:“那就等几日去。”
&esp;&esp;再看向户部纪尚书。
&esp;&esp;纪尚书的脾气就硬气多了:“郡主,六部之中,就属户部最为忙碌。为了给工部拨款,户部上下接连忙了几天,个个吃住在衙门里,连家都回不得。今日实在无暇也不便招呼郡主。”
&esp;&esp;“纪尚书稍安勿躁,”姜韶华笑道:“户部忙碌辛苦,本郡主都看在眼里。纪尚书一把年岁了,为国事操劳,是大梁一等一的忠臣能臣。本郡主一直对纪尚书尊敬得很。”
&esp;&esp;千穿万穿马屁不穿。来自郡主的马屁,尤其令人舒心。
&esp;&esp;纪尚书眉头稍稍舒展,自谦一番,不必细述。
&esp;&esp;张尚书虎视眈眈,心想只要郡主张口说去吏部,他定要据理力争,让郡主打退堂鼓。
&esp;&esp;戴尚书倒是不愁,刑部是关押重犯的地方,又臭又脏的,想找理由推脱再容易不过。
&esp;&esp;谁也没想到,姜韶华直接就奔着礼部的李尚书去了:“李尚书,礼部现在应该不忙吧!”
&esp;&esp;礼部是六部里最清闲的衙门。每年最忙碌的时候,是秋闱春闱科举取士的那几个月,其余时候都很清闲。
&esp;&esp;这几日处理堆积的政务,礼部的奏折和事务也是最少的。当着众人的面,李尚书实在说不出礼部无暇招呼郡主这等话。
&esp;&esp;而且,李尚书性情圆滑,从不正面开罪任何人。
&esp;&esp;得了,今天就被拿来杀鸡儆猴吧!
&esp;&esp;李尚书心里暗叹一声,拱手笑道:“郡主驾临礼部巡查,是礼部上下的福分。臣这就给郡主领路。”
&esp;&esp;姜韶华嫣然一笑:“有劳李尚书。”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什么?
&esp;&esp;南阳郡主去礼部巡查了?
&esp;&esp;宫中消息传得飞快,不到半个时辰,李博元就得了消息,瞬间惊出了一身冷汗。
&esp;&esp;……等等!他有什么可慌的!礼部没什么见不得人的事,再者,他的祖父是天子嫡亲的外祖父。便是发现些小问题,天子还能追究不成?姜韶华一个黄毛丫头,想看就去看看,她能看懂什么?没什么可怵的。
&esp;&esp;李博元深呼吸几口气,在心中反复安慰自己。接下来半日,却是心神不宁,频频打发人去问郡主回宫了没有。
&esp;&esp;没有。
&esp;&esp;一直到天黑了,郡主都没回宫。
&esp;&esp;这是什么意思?要将礼部查个底朝天吗?
&esp;&esp;李博元像热锅上的蚂蚁,心里急得团团转,面上还得表露出镇定冷静沉稳来。
&esp;&esp;待太和帝传晚膳的时候,李博元找了个由头进了天子寝室,一边禀报一边悄悄观察太和帝的脸色。
&esp;&esp;太和帝这几日好吃好睡,脸色好看了许多。他将李博元的小动作都看在眼底,心知肚明是怎么回事,随口笑道:“韶华堂妹今日去了礼部,一直没回宫。你是不是在担心李尚书?”
&esp;&esp;李博元反应也快得很:“皇上就不担心外祖父?”
&esp;&esp;太和帝笑了一笑:“朕不担心。六部之中,朕最放心的就是礼部。如果外祖父都不可靠,朕就无人可信了。”
&esp;&esp;是啊,李尚书是天子嫡亲的外祖父。太和帝对他的信任,犹胜纪尚书。
&esp;&esp;可惜李尚书手段软,撑不起丞相一职。不然,太和帝也不必向王丞相退让了。
&esp;&esp;李博元稍稍放了心,小声嘀咕:“既然信得过,郡主为何还要去礼部?传出去,倒像是故意挑刺找茬。”
&esp;&esp;太和帝耐心道:“堂妹和朕商议过,要巡查六部,敲打众臣。先从礼部开始,是做做样子。正好留出几日空闲,免得压得太紧太急,闹出什么乱子来。”
&esp;&esp;李博元一愣:“郡主要巡查六部?”
&esp;&esp;太和帝嗯了一声:“朕身为天子,不宜随意出宫,去巡查六部也不够体面。堂妹为朕分忧,自动请缨,朕就应了。”
&esp;&esp;姜韶华的原话是这样的。
&esp;
好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