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西方黎庶不像我九州百姓这般,如今已经充满反骨了,常有起义军出现。他们那边崇尚契约,轻易不会推翻上位者的统治,因而去那里造反难度会很大。”
&esp;&esp;“更何况还有宗教约束着万民,信教者难以煽动。除非他们打入教派内部,以教派名义行事的话,倒是能容易很多。”
&esp;&esp;可问题在于,教派没那么好打入。与其这样,还不如在外头发展“邪”教。
&esp;&esp;就是在大众信仰的教派基础上,搞出分支来。忽悠那些人信自己这一支,然后弄点神迹唬人,带着他们为了“主”而战。
&esp;&esp;在华夏,少有宗教能做到这种程度。
&esp;&esp;尤其在先秦时代,连宗教都还没成型。哪怕方士也都是零散的,大家基本没见识过疯狂的信徒。
&esp;&esp;历史上比较出名的早期教众起义,应该就是东汉末年了。当时有个五斗米教,不过那也和西方的情况完全不同。
&esp;&esp;长公子听得大为震惊:
&esp;&esp;“可若以教派名义起事,后头治国要如何着手?”
&esp;&esp;现在打着宗教的名义搞事情是爽了,回头政权和教派牵扯不清。要是皇帝能一直兼任教皇还好,一旦两个身份割裂开,皇帝就得被教皇架空。
&esp;&esp;扶苏摊手:
&esp;&esp;“所以我说去外头发展很难啊。”
&esp;&esp;想想就糟心得很,他才会懒得去。毕竟这种国家局势麻烦得紧,后续得一直防备宗教上位。
&esp;&esp;但不借助宗教力量的话,以他们在外头浅薄的根基又很难成事。得做好几十年费劲心力,结果还是一败涂地的准备。
&esp;&esp;没办法,国情不同。
&esp;&esp;不知道这些皇帝去了外头能不能及时转变心态,根据当地情况使用合适的手段。要是傻乎乎拿华夏这一套出去打天下,简直就是白送。
&esp;&esp;——所以,还是这个时代不好。
&esp;&esp;扶苏不太高兴:
&esp;&esp;“怎么是北宋呢,要是换成秦末就好了。”
&esp;&esp;这样不仅可以顺理成章地拯救大秦,还能趁着外国没怎么进入文明社会,先下手为强。
&esp;&esp;始皇安慰他:
&esp;&esp;“总比明朝要好。”
&esp;&esp;明朝那会儿是已经从中世纪过度到后头一个时期了,那个时候再出来搞事情就真的是迟了。
&esp;&esp;嬴政听到这里,徐徐开口:
&esp;&esp;“朕与始皇帝的想法,是先让他们出去探探路。若他们能建立王朝是最好的,反正他们也无法在此地停留太久。”
&esp;&esp;回头一个两个英灵都回地府了,留下的王国没了他们庇佑,将闾的后代就可以想尽办法蚕食了。
&esp;&esp;长公子蹙眉:
&esp;&esp;“可届时我与父亲也要回去。”
&esp;&esp;又不是只有他们没了庇佑,将闾的后代不也没了庇佑?
&esp;&esp;嬴政意味深长:
&esp;&esp;“谁说的?”
&esp;&esp;英灵来不了阳世,始皇和扶苏可以。不仅他们可以,他们位面地府里的其他秦人都可以过来。
&esp;&esp;但这件事只有嬴政知道,因为始皇和扶苏私下里告诉他们了。
&esp;&esp;对外当然是说“我们的后代公平竞争,到时候谁能吞谁都看命”。实际上压根不是这么回事,大秦可以开作弊器。
&esp;&esp;真以为秦人做慈善的呢,还送你兵马俑帮你打天下?现在付出的投资,回头都要翻倍收回利息。
&esp;&esp;长公子听罢下意识看了一眼依偎在他身边若无其事玩玉佩的梓桑。
&esp;&esp;他问道:
&esp;&esp;“又是你出的坏主意?”
&esp;&esp;乖巧幼弟冲他甜甜一笑:
&esp;&esp;“阿兄听说过放高利贷吗?”
&esp;&esp;长公子:……
&esp;&esp;不愧是你啊。
&esp;&esp;高利贷,最出名的是九出十三归。
&esp;&esp;意思是你问我借十块钱,记在账上是借了十块。不过我只会给你九块钱,但你还钱的时候要还我十三块。
&esp;&esp;扶苏很善良地表示:
&esp;&esp
好版主